在线快3

本刊由广东省医院协会主管主办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专业技术篇 > 临床经验 >

腰背肌锻炼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质量分析

【】2015-07-23 点击次数
邝仰东 黎启明 张 喜 徐云森 :广州市中医医院 广东广州 510000

腰背肌锻炼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质量分析


邝仰东 黎启明 张 喜 徐云森
EFFICACY OF BACK MUSCLE EXERCIS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HABILITA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KUANG Yangdong, LI Qiming, ZHANG Xi, et al


  【摘 要】 目的 探讨腰背肌锻炼对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急性期给予电针治疗,急性期(2周)后不进行腰背肌锻炼;观察组患者急性期给予同样电针治疗,急性期后开始每天腰背肌锻炼,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VAS评分、JOA改善指数及改善率、ODI指数。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为(1.37±1.28),对照组为(3.44±1.58),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效果较对照组优;观察组和对照组J0A改善指数分别为(5.98±1.89)、(4.11±1.07),优良率分别为90.0%、43.3%,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治疗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优;观察组和对照组的ODI指数分别为(19.89±10.34)、(49.72±18.51),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提示观察组功能恢复较对照组优。结论 腰背肌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中应用能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促进个人综合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腰背肌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功能恢复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6.021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临床上常见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是骨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LDH的形成常以长期脊柱不正当受力或突发暴力外伤等为病理基础,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损伤破裂、髓核经纤维环薄弱处突出,突出的髓核压迫脊髓、神经根、马尾神经等,出现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相应神经缺失等临床表现;同时,纤维环破损及髓核突出使得腰椎力学性稳定破坏,腰腿痛及神经损伤症状常常反复发作。LDH属中医学“痹症”、“腰痛”、“腰腿痛”等范畴,主要责之脾肾阳虚,腰府气血失于温煦,循行不畅,每当生活起居不当,局部气血不通,发为腰腿痛。2013年6月~2014年11月,笔者观察并对比了30例针刺治疗渡过急性期后坚持进行腰背肌锻炼与30例不进行腰背肌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1月广州市中医医院骨科、疼痛科门诊就诊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5.38±5.67)岁,病程2 d~3年,平均(1.8±0.9)年,其中L3~L4椎间盘5例,L4~L5椎间盘突出24例,L5~S1椎间盘突出3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突出部位与程度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①2013年6月~2014年11月广州市中医医院骨科、疼痛科门诊就诊,符合LDH诊断标准者[1];②纳入前经CT或MRI确诊并明确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者;③年龄要求在20~55周岁之间,病程小于3年;④受试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合并严重心、肝、肾、脑、造血系统等疾病;③神经官能症及精神病患者;④伴有严重骨质疏松、肿瘤、结核及其他骨病;⑤严重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髓核脱垂或有严重的马尾综合征。
     2 治疗方法 
     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急性期给予电针治疗,急性期(2周)后不进行腰背肌锻炼;治疗组患者急性期给予同样电针治疗,急性期(2周)后开始每天进行腰背肌锻炼。两组观察时间为3个月。
2.1 电针治疗方案 选取双侧后溪、肾俞、大肠俞、L1~L5夹脊穴, 患侧委中、环跳、阳陵泉、昆仑[2]。患者取俯卧位, 常规消毒后, 运用毫针针刺, 以局部酸、麻、胀感为度, 针刺后加连续波直流电,强度为患者能忍受的最大值,留针30分钟。每天1次,7天为1疗程,满1个疗程后休息2 d, 共治疗2个疗程。
2.2 腰背肌锻炼[3-4] 本次腰背肌锻炼采用五点支撑锻炼、直腿抬高锻炼、平卧蹬脚法联合锻炼,每天早晚各锻炼一次。①五点支撑锻炼:患者仰卧,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以双肘为支撑,屈髋屈膝,双脚掌为支撑,同时头为另一支撑点,以此五点为支撑将臀部、腰背部抬离床边,躯干呈拱桥状,维持直至腰部酸胀感明显停止,休息5分钟重复一次,共五次。②直腿抬高锻炼:患者仰卧,保持下肢伸直、踝关节极度背伸,单腿抬高直至腰部酸胀感明显,下肢背侧明显牵拉感,维持半分钟后停,双腿交替,每次左右下肢各五次。③平卧蹬脚锻炼:患者仰卧,双腿屈髋屈膝,单腿向前蹬踏,伸直后收回至屈髋屈膝位,双腿交替进行,呈“踏自行车”式,至腰背臀部酸胀感停,此为一组,休息5分钟后再重复一组,每次锻炼三组。
     3 观察指标
3.1 下腰痛、根性痛视觉摸拟评分(VAS评分)[5] 在10 cm长线段一头标上“无痛”,另一头标上“最大疼痛”;让患者在中间线段标记自己感觉的疼痛程度,从无痛至患者标记处的长度即为患者疼痛的VAS评分。评分越高代表病情越重。VAS评分可评价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腰腿痛情况。 
3.2 下腰痛评分(JOA评分)[6] JOA评分:①优:25~29分;②良:16~24分;③差:小于10分,总得分29分,最低分0分。评分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JOA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分)×100%。改善指数反映出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改善率反映出临床治疗效果。
3.3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7] 对疼痛、单项功能和个人综合功能进行评分,最低分0分,最高分5分,越高分表示功能障碍越重。ODI功能障碍指数=得分/总分×100%。ODI指数反映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恢复情况。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经t检验分析比较, p>0.05,二者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经t检验分析比较,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治疗组疼痛缓解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0 5.56±1.711) 1.37±1.282)
对照组 30 5.43±1.57 3.44±1.58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5
5.2 治疗后JOA改善指数比较 治疗后,对两组的JOA改善指数进行分析比较,两组进行t检验,t=20310,p<005,表明两组治疗后JOA改善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改善指数较对照组优。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JOA改善指数比较

(±s)

组别 例数 JOA改善指数
观察组 30 5.98±1.891)
对照组 30 4.11±1.07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5.3 治疗后改善率比较 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9.6%,对照组优良率为38.3%,经检验,p<0.05,两组症状改善的优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改善率较对照组优。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改善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优(≥75) 良(≥50-74) 可(≥25-49) 差(≤24) 优良率
观察组 30 11 16 3 0 90.0
对照组 30 3 10 12 5 43.3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5.4 治疗前后ODI指数比较 治疗前,经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ODI指数,p>0.05,两组之间存在可比性;对两组治疗后的ODI指数进行t检验,p<0.05,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在改善ODI指数较对照组优。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ODI指数比较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0 68.66±14.731) 19.89±10.342)
对照组 30 67.52±15.94 49.72±18.51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5
6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上常见病症,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典型临床表现为腰痛或腰骶部疼痛,伴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或伴下肢某片区感觉障碍。各种原因引起脊柱长期不正当受力,椎间盘应力不均匀,椎间盘血液循环变差,椎间盘中水、胶原、蛋白多糖等成分含量减少,发生退行性变,长期接受较大应力的椎间盘局部退变尤其明显,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弹性变差。突发暴力外伤、负重、姿势不当等诱因致使椎间隙压力突然增高,弹力变差的髓核冲破薄弱的纤维环,突出并压迫脊髓、神经根、马尾神经,引起神经受压水肿,出现腰部疼痛,相应肢体活动时牵拉受压神经根,引起放射性下肢疼痛,严重者可引起受压神经对应的运动感觉异常。
     有研究认为腰背肌锻炼对青年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显著[8]。腰背肌功能锻炼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质量主要通过以下几点:①通过提高外稳定性调整腰椎稳定性[9]。腰椎稳定性包括外稳定性和内稳定性,内稳定包括椎体、椎间盘、椎间关节,外稳定包括肌肉、韧带,现代人每天坐多站少,缺乏体育锻炼,腰椎外稳定减弱,肌肉韧带松弛,使得脊柱受力集中在内稳定结构上,尤其椎间盘承受压力增大,腰椎稳定性降低。腰背肌功能锻炼通过增强腰背肌肉、韧带力量,使腰椎外稳定性加强,从而能够对内稳定减弱形成补充,调整腰椎整体稳定性,恢复腰部受力均匀。②通过减轻椎间盘内压改善血供。腰椎间盘在生理结构上即血供较少,当腰椎间盘承受压力增加,内压增高,供血大幅减少,引起椎间盘变性、损伤。腰背肌功能锻炼可有效减轻椎间盘受压,使椎间盘血供改善,减少椎间盘缺血损伤。髓核、纤维环弹性降低。③通过改善物质代谢减轻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间盘长时间不均匀受压,椎间盘血液循环、物质代谢紊乱,髓核、纤维环、软骨板中水、胶原、蛋白多糖等成分含量减少,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腰背肌功能锻炼通过肌肉舒缩带动局部血流,使血液循环加快,椎间盘物质代谢改善,减轻椎间盘变性。④减少炎性因子及代谢产物[10]。当椎间盘压力增高,引起代谢紊乱及缺血缺氧损伤,炎性因子产生增加,代谢产物堆积,造成腰椎间盘副损伤。腰背肌功能锻炼一方面通过减轻椎间盘受压,减小缺血缺氧损伤,另一方面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及物质代谢减少炎性因子及代谢产物堆积,从而提高患者康复质量。⑤通过减轻神经根粘连提高康复质量[10]。椎间盘突出引起局部受压神经根水肿、无菌性炎症,神经根与硬脊膜、软组织发生粘连,以致以后局部软组织挫伤,或是腰扭伤等,均可引起较重神经牵拉损、疼痛。腰背肌功能锻炼可在较早期被动牵拉、移动神经根, 减少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提高康复质量。 
     本次临床研究在传统腰背肌功能锻炼基础上进行简化,保留五点支撑、直腿抬高、平卧蹬脚锻炼,锻炼更具有针对性,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经60例病例观察,腰背肌功能锻炼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促进个人综合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整体康复质量,并起到一定预防复发作用。腰背功能锻炼花费少,简单易行,作用效果显著,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建明,林森雄.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 124-125.
[2] 邱建文,魏人前,张奋耿.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远期疗效评价[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3):413-414.
[3] 何丽英,赵金彩,魏 杰,等.早期直腿抬高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 (4): 10-11.
[4] 陈裔英,朱 光,吕 华,等.腰背肌训练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2): 53-54.
[5] 张 淳,陈 捷,江一鸣,等.SNOT-20、VAS及SF-36量表相结合用于慢性鼻窦炎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J].重庆医学,2008,37(12): 1319-1321.
[6] 彭宗泽,孙 波,李麟平,等.中医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VAS、FRS、改良JOA评分和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6): 30-32.
[7] 刘 绮,马 超,伍少玲,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慢性腰痛患者的效度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3): 228-231.
[8] 王增凤,范淑玉,黄凯敏,等.腰背肌锻炼的依从性对青年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6):2594-2596.
[9] 黄 榕,张青莲.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教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9):1237-1238.
[10] 刁海静, 张建华.腰背肌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81-1682.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版权均属于现代医院杂志社,转载、摘编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应注明"来源出处:《现代医院》杂志社"。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如有疑问和问题请联系现代医院杂志社服务热线:020-83310901 83310902

推荐文章:
【专家访谈】后疫情时期对医院有4方面影响

【专家访谈】后疫情时期对医

2020年,每个人心中都可能萦绕着一个问题 疫情之后,是爆发报复性反弹?还是缓慢有......

【专家访谈】复工复产后,广东医疗行业前景光明

【专家访谈】复工复产后,广

广东省医院各学科恢复不平衡,但总体向好 。 疫情在国内虽然被控制了,但不少医院......

过刊回顾

下载排行

网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