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快3

本刊由广东省医院协会主管主办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专业技术篇 > 临床经验 >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的效果观察

【】2015-07-09 点击次数
基金项目:珠海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411140004)
袁艳艳 贾海军 王庆一:珠海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珠海 519000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的效果观察

袁艳艳 贾海军 王庆一
EFFECT OF ADENOMYOSIS LESION RESECTION WITH LAPAROSCOPY AND TRADITIONAL OPERATION
YUAN Yanyan, JIA Haijun, WANG Qingyi


  【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下切除子宫腺肌病病灶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和子宫体积。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的治疗有效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子宫腺肌病可减少患者创伤,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开腹手术,子宫腺肌病,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3.022

  子宫腺肌病为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平滑肌层,为妇科常见疾病之一,调查显示,我国妇女发病率在8.8%~30%[1]。子宫腺肌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时间延长、经量过多、进行性加重痛经,甚至可出现不孕,多数患者伴有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常规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保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但停药后约90%以上患者出血复发,治疗效果不理想[2]。目前采用手术切除腺肌病病灶为有效治疗手段,为探究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笔者进行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每组50例。观察组年龄24~45岁,平均(32.4±3.2)岁;对照组年龄24~46岁,平均(32.6±3.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①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超声、MRI等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子宫腺肌病;②所有患者均有手术指征,无手术绝对禁忌症;③排除合并有其它生殖系统疾病患者;④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全麻后取平卧位,脐部作一长约1 cm切口,气腹针通过切口刺入腹腔,充入CO2形成人工气腹,维持压力在12~13 mmHg。取脐原穿刺点入穿刺针,进入腹腔后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分别在腹部两侧作操作孔。在子宫体注射10 U垂体后叶素,采用单极电刀切除病灶,切除过程中尽量保证子宫内膜完整并保留子宫浆肌层,后缝合切口修复子宫形态。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全麻后去平卧位,腹部逐层切开进入腹腔,提出子宫,暴露腺肌病病灶,在子宫体注射10 U垂体后叶素,逐层切除病灶,切除过程中尽量保证子宫内膜完整并保留子宫浆肌层,后缝合切口修复子宫形态。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②疗效:根据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进行评定,显效:痛经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期、经量恢复正常;有效:痛经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期、经量明显改善;无效:痛经等临床症状无改善,经期、经量无变化。③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量及子宫体积。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
住院时间比较

[n,(±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50 54.7±12.4 63.2±22.1 4.2±1.1
对照组 50 66.9±13.7 103.4±35.0 7.5±1.3
t   4.668 5 6.867 2 13.702 5
p   0.000 0 0.000 0 0.000 0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的治疗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50 38 11 1 49(98.00)
对照组 50 26 18 6 44(88.00)
2         3.840 2  
p         0.048 2  

2.3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和子宫体积比较
     观察组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及
子宫体积比较

[n,(±s)]

组别 例数 血红蛋白(g/L) 子宫体积(cm3)
观察组 50 126.3±3.2 76.8±6.7
对照组 50 115.2±2.7 88.3±8.1
t   18.746 4 7.735 7
p   0.000 0 0.000 0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好发于40岁以上妇女,对于多次妊娠、分娩患者易发生此病,近年来由于生活习惯改变,年轻女性子宫腺肌病发生率逐年增高。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除,主要和遗传、免疫因素[3]、炎症、损伤及子宫基底内膜内陷有关,另研究证实雌激素可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加速异位内膜种植,从而加重疾病发展[4-5]。子宫腺肌病典型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增多且进行性加重痛经并伴有不孕[6]。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对于症状较轻、不愿手术的患者适合采用药物治疗,但多项研究显示,药物治疗通过激素改善患者体内激素水平,达到改善临床症状,而在停药后激素水平急速下降,约90%以上患者出现复发[7]。手术治疗为临床有效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手术治疗和根治性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将子宫全部切除,可彻底治疗月经量周期长和月经量多、痛经,适用于没有生育要求且临床症状较重患者,对于合并有子宫肌瘤、病变较为广泛者同样适用[8]。但对于年轻女性有生育要求患者不适用,研究表明子宫切除改变了盆底正常解剖结构,可引起阴道脱垂等不良后果,也可影响卵巢供血,引起卵巢激素分泌不足,导致患者因激素分泌不足而出现各种症状,也可提前患者绝经时间,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9]。高子轩认为子宫大部切除术较传统子宫全切术更为安全有效[10],但对于月经量异常增多,导致严重贫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患者应选择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保守性治疗主要通过手术将病灶切除,以改善患者症状,有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研究显示,在保守手术中将病灶尽量清除后可达到和子宫切除治疗效果,且有效保留了子宫,减少子宫切除所带来的相关并发症发生[11]。所以保守手术治疗关键在于将病灶切除干净。传统开腹手术直接将子宫提出腹腔,直视下进行手术,需要在患者腹部作一较长切口,对患者创伤较大,不利于术后恢复,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腹腔镜手术探头在子宫内全方位都能观察,对病灶有效清除有明显帮助,手术治疗效果较传统开腹手术更好,本次研究得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研究指出,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治疗效果相当[12],与本次研究存在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与手术设备、术者操作技术及患者体质等因素有关,在今后研究中应严格控制影响因素,以达到有效研究数据。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在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手术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后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为显著,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都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但腹腔镜较传统手术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明显等优点,具有更优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金芯,洛若愚,廖仕翀,等.病灶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89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3):207-211. 
[2] 王春玉,刘军兰.血清CA12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80-2282. 
[3] 桂 涛,蒋勇军,黄美华,等.子宫腺肌病免疫发病因素的研究新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2):3675-3677.
[4] 王文莉,段 华,张 颖,等.子宫腺肌病PGP 9.5、NGF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的关系[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11-15. 
[5] 牟红新,王 婕,王朝晖,等.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19(8):482-484. 
[6] 万 娜,伍杏梅,温绍仪,等.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的图像表现及漏诊原因分析[J].现代医院,2014,14(7):76-77.
[7] 邓樑卿,周龙书,史文静,等.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子宫内膜癌表达及意义[J].现代医院,2013,13(3):17-19.
[8] 陈淑芳,唐振华,李玉宏,等.腹腔局部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致不孕中的作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7):507-511. 
[9] 王小霞,康佳丽,邵雪飞,等.GnRHa对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细胞凋亡及VEGF分泌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2,28(1):72-75. 
[10] 高子轩,栾 峰,杜 静.子宫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4(24):24.
[11] 陈世荣,彭祥菊,李梅舒,等.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和γ干扰素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260-2261. 
[12] 彭存旭,李景刚,郝贤华,等.腹腔镜下多术式联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6):475-478.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版权均属于现代医院杂志社,转载、摘编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应注明"来源出处:《现代医院》杂志社"。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如有疑问和问题请联系现代医院杂志社服务热线:020-83310901 83310902

推荐文章:
【专家访谈】后疫情时期对医院有4方面影响

【专家访谈】后疫情时期对医

2020年,每个人心中都可能萦绕着一个问题 疫情之后,是爆发报复性反弹?还是缓慢有......

【专家访谈】复工复产后,广东医疗行业前景光明

【专家访谈】复工复产后,广

广东省医院各学科恢复不平衡,但总体向好 。 疫情在国内虽然被控制了,但不少医院......

过刊回顾

下载排行

网站最新